餐廚垃圾概念
根據《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CJJ 184-2012)規定,餐廚垃圾是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總稱,其中,餐飲垃圾是指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的果蔬、肉食、油脂、面點等的加工過程廢棄物。廚余垃圾是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
餐廚垃圾特性
(1)含水率高;餐廚垃圾的含水率較高,流動性大,運輸不便,因此容易滲漏,處理不當易產生二次污染;
(2) 有機物含量高;一般餐廚垃圾主要為菜葉、果皮、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主要是以淀粉、蛋白質、脂肪為主;
(3) 餐廚垃圾中油、鹽的含量較高;餐廚垃圾中油鹽含量會增加其處理難度;
(4) 餐廚垃圾易腐爛變質;會滋生病菌,引發各種疾病,并且產生的臭味會影響周圍環境以及附近居民生活質量。
餐廚垃圾本身的性狀會影響人的視覺和嗅覺,另外垃圾在處理過程中容易產生臭氣、污水等會污染環境。餐廚垃圾中的廢棄油脂及固體殘渣若排入下水道,則會造成堵塞,增加污水處理廠負擔。而餐廚垃圾本身具有巨大的資源利用潛力,因此,尋求一種環境友好且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技術應用于餐廚垃圾處理至為重要。
餐廚垃圾水熱技術
1.水熱處理技術介紹
“水熱”用語源于地質自然現象,水熱反應定義為高溫高壓水的條件下發生的反應,其在地球的碳循環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餐廚垃圾水熱處理是將餐廚垃圾磨碎制漿,再將其中的無機顆粒過濾后,在高溫(125-200℃)高壓和催化劑的共同作用下,于密閉的空間內使得餐廚垃圾細胞破壁,從而胞內部分有機物如蛋白質、多糖等進入上清液,過程中產生大量的腐殖酸和黃腐酸存在于固體和液體當中,其中含有豐富的氮、磷易于植物吸收。因此,水熱處理后的餐廚垃圾經固液分離后固體可制成腐殖酸固肥,液體可制成腐殖酸水溶肥料,黃腐酸制成黃腐酸類肥料用于農作物施肥。
2.水熱處理產物
腐殖酸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機物質, 廣泛應用于農林牧、石油、化工、建材、醫藥衛生、環保等各個領域,橫跨幾十個行業。其定義為腐殖物質中一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只能溶于稀堿溶液,不能溶于酸和水,具有芳香族、脂肪族及多種官能團結構特征的,呈黑色或棕黑色的無定形有機弱酸混合物(GB/T 38073-2019)。腐殖酸固肥經過加工后可以用于土壤污染修復、沙化地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大氣污染修復、水體污染修復等,也可以直接用于農業施肥。腐殖酸水溶肥料含有大量有機質和其他營養物質,能夠直接用于農作物施肥或水產養殖等。
黃腐酸是指腐殖物質中一組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既能溶于稀堿溶液,又能溶于酸和水,具有芳香族、脂肪族及多種官能團結構特征的,稀溶液呈黃色或棕黃色的無定形有機弱酸混合物(GB/T 38072-2019)。黃腐酸類肥料可螯合常量及微量營養物質使其更好地為植物利用;防治植物病害,增強抗澇性;激發植物微觀生物活性;緩釋肥料,改善化肥及農藥利用;提高營養吸收,促進植物發芽生長;加速沉淀分解,改善土壤結構。
圖1 腐殖酸固體肥料及水溶肥料
3. 整體解決方案流程
小區、飯店、食堂和商場等產生的垃圾收集經垃圾分類后,將餐廚垃圾運至處理廠,經過分選過濾制漿后,進入水熱處理反應工藝段;完成水熱反應后,將餐廚垃圾固液分離。其中,分離出來的固體可制成有機固肥,液體可制成有機液肥,經過濃縮包裝后可銷售進入農場,均可用于有機物種植,有機液肥濃縮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有價值物質可回收利用。有機肥回歸農田,糧食產物最終成為食品回歸至小區、飯店、食堂和商場等場地。由此可見,餐廚垃圾經過水熱處理后最終成為有機肥料用于農作物種植,可以有效實現餐廚垃圾資源化及循化利用,因此,餐廚垃圾水熱處理技術值得在實際工程中推廣。
圖2 餐廚垃圾整體解決方案流程